齐民思酒源远流长,历史悠久。她与寿光古代文明,她与名人(贾思勰),名著(《齐民要术》)息息相关,是寿光酿酒文化的唯一代表。
  寿光地域广懋,气候适宜,土地肥沃,水源丰富,农业发达,是先民们栖息的理想之地,远在七千年前祖先们就在此繁衍、生息。因此,寿光大地与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息息相关,一脉相承。考古工作者在寿光境内发现了北辛文化、大汶口文化、龙山文化、岳石文化等遗址140多处,出土了大量的夏、商、周、秦、汉、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等时期的陶壶、陶觚、樽、三足觚形器、高柄杯、蛋壳陶杯等文物。
  根据贾效孔老先生《寿光考古与文物》一书的介绍,孙家集街道三元王遗址出土的三足觚形器,属大汶口文化早期,距今约6000年左右,泥质深灰陶,是潍坊地区唯一的一件,在山东亦不多见,此文物仅在邹县野店遗址出土过。专家认为此种器皿与酒有关。孙家集街道火山铺遗址出土的高柄杯,属大文口文化晚期,泥质黑陶。专家认为"大文口文化晚期的高柄杯是一种酒器,当无疑问。"火山铺遗址出土的高柄杯及由此演变到龙山文化时期的薄胎高柄杯,因口沿窄小,是有实用价值的,把它认定为酒具是可信的。化龙镇埠子顶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中晚期的蛋壳陶杯,器壁薄如蛋壳,故名。向有"黑如漆,硬如瓷,击如磬,明如镜,薄如蛋壳"之誉。考古专家认为这种珍贵而无实用价值的器物,应是一种专为礼仪用的器皿。景芝酒业以其此地也出土过蛋壳陶杯为荣,而大加宣传。专家未认定此物为酒具,实在不必。
  在寿光境内发现的三足觚形器、高柄杯、千年粮仓等文物,充分证明,当时寿光大地上已经有了酿酒作坊,但是,它的酿酒技术还没有文字记载。这说明酒的发明比文字的出现要早得多。而有文字记载全面论述酿酒技术的著作当推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。
  《齐民要术》总结了中国北方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,介绍了农作物的选种、浸种、施肥、轮作、储存等精耕细作的方法,传授了一些谷物、蔬菜、果树和林木栽培的经验,记述了家畜、家禽、鱼、蚕的饲养技术。从农副产品的加工、酿造到畜禽疫病的防治均有详细的论述。
  《齐民要术》第七卷第六十四章至六十七章,专门对酿酒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:一为"造神麴并酒",二为"白醪麴",三为"笨麴并酒",四为"法酒",四章共计一万余字。详细介绍了10多种制麴方法和40多种酿酒方法,尤其是制麴与发酵,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,能掌握到十分准确的微生物生长时间,确实不易。可以说,他是当时有名的酿酒大师。北魏时期,社会稳定,百姓安居乐业,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。相传,贾思勰当时官家授田就达40多顷,加上原有的私田,其数量大的惊人,到处是庄园,地跨寿光南部、益县、剧县和巨洋水(弥河)两岸。在这片土地上有大大小小的酿酒作坊,他经常出入其间,收集、整理、传播酿酒技术和经验。有的认为,"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中,就已作过侯镇古法酿酒的描述。"这真是贻笑大方。北魏时期,侯镇是个什么样的地理状况?有没有酿酒作坊?很难肯定。研究《齐民要术》的专家学者认为:《齐民要术》酿酒篇,不是对一地酿酒技术的记述,而是对中国北方很多地区酿酒技术经验进行科学归纳总结的结果。我们现在只有传承《齐民要术》的酿酒技术,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这才是正确的酒业发展途径。
   "名酒必有佳泉。"贾思勰在《齐民要术》中,论述酿酒用水时说:"河水第一好,远河者,取极甘井水,小咸则不佳。"据《寿光县志》介绍,寿光最大的河流是弥河,将全县水系分为东西两部分,弥河以西为小清河水系,弥河以东为弥河水系。弥河古称巨洋水,渊源出自临朐县沂山西麓,流经临朐、青州,入寿光境内。看来贾思勰所说的河水,实际上很大成份是山泉水,至于井水也是河水渗滤水。酿酒技术告诉我们,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媒,对酿酒的糖化速度,发酵好坏,酒味优劣,都有很大关系。凡水中氯化物含量适当,对微生物是一种养份,对酶无刺激作用,还能促进发酵。若味觉感到咸苦时,则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,即所谓"小咸则不佳。"
  千百年来,贾思勰的酿酒技术通过他的《齐民要术》,不仅传遍了寿光、齐鲁大地,而且在中国、世界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,对酿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寿光历代都有名酒饮誉华夏,引来无数文人学士和达官贵人品尝,成为朝廷的贡品。#p#分页标题#e#
  清代,寿光侯镇街,有十余家私人酒坊,以高粮作原料,麦麴发酵,用蒸馏法酿制白酒,闻名遐尔。清朝末年,战乱频起,民不聊生,寿光酒业大为萧条,但当地人民没有丢掉贾氏的酿酒技术,反而技艺越来越精湛,在侯镇保存下来了几处酒坊。1945年5月,侯镇解放,县工商联合会派康源酒店干部郑康寿等人,去侯镇联合洪元、李全、四合成、公盛、太源亨、太源恒、福玉成、钟聚等私人酒坊,组建成康盛酒厂,成为当时山东的四大酒镇(还有索镇、兰陵、景芝)之一,也是寿光最早且唯一的酿酒企业。1950年定名为山东侯镇酿酒厂,1962年改称为山东省寿光县侯镇酒厂,1976年改为寿光县酒厂。当时生产的"侯镇白干"、"寿春香"白酒誉满全国,至今人们还回味无穷。后因海卤水南侵,市场需求的扩大,1992年总部由侯镇迁至弥畔寿城,更名为山东寿光酿酒总厂。
  1991年,时任山东寿光酿酒总厂厂长的刘子祥同志,审时度势,大胆创新,带领技术人员向国内外知名酿酒专家拜师求教,访问文化名人,决心开发新产品。事有巧合,原寿光市史志办主任王冠三先生推荐了一部书--《齐民要术》。此时,他豁然开朗,好象贾翁送神酒一样,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拜读了《齐民要术》"造神麴并酒"等章节,决定传承《齐民要术》的传统酿酒之工艺,集千百年来民间酿酒技术之精华,融合现代酿酒之科技,开发一种新产品。经过多次反复研究、实验,浓香型新酒终于问世了,对她命名为"齐民思"酒。"齐民",取《齐民要术》的"齐民"二字,寓意为"全体民众","思",取贾思勰名字中的"思"字,寓意为"想"的意思。整体寓意为"齐民思酒是全体民众都想喝的酒"。这是齐民思人对齐民思酒命名的目的意义所在。齐民思酒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渊源,对她的命名寓意深邃,与众不同。
   "齐民思"系列白酒,继承传统工艺,采用微机勾兑调香,分子筛过滤,使酒质特佳,以其"窖香浓郁,绵甜爽口,回味悠长,低度酒低而不淡,高度酒绵爽而不冽"的优良品质,受到酿酒专家和消费者高度好评,以其"高、中、低度酒兼备,高、中、低价酒齐全"的系列品种,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。齐民思系列白酒连续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。1996年在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。
  2000年1月,以注册商标"齐民思",更名为山东寿光齐民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。公司自成立以来,秉承"先做人,后酿酒,做好人,酿好酒,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满意"的经营理念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以科技为依托,以质量为根本,以诚信求生存的发展思路,不断强化企业内功,努力调整产品结构,打造文化品牌,研制开发了以华夏全家兴酒,华夏万事兴酒,寿春香王酒,其寓意是"齐民思酒业祝愿全体民众兴旺发达,万事如意"。在品牌上逐渐形成了以"齐民思"、"华夏全家兴"、"华夏万事兴"、"寿春香王"系列产品为龙头,高、中、低度酒皆备,高、中、低价酒兼有的产品结构格局;在质量上,形成了"低度酒低而不淡,中度酒甘润挺爽,高度酒香而不艳,酒体丰满,绵甜醇厚,香味谐调,尾净味长"的风格特征。"齐民思"商标历年来被认定为"山东省著名商标"、 "五星级消费者满意"单位,历届中国(寿光)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确定为专用酒。
  在历史跨入21世纪以后,如何进一步弘扬酒文化,如何有效打"文化牌",齐民思人面对严峻的挑战和机遇。继续以"先做人后酿酒 ,做好人酿好酒,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满意"的企业理念,以"严密管理,科技创新,质量为先,传承文化,服务社会"的企业宗旨,赢得人们的信赖和赞誉,共同创造新世纪的美好未来。
(作者:郝荣勋   寿光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研究会会员)